张纪成
2015年7月13日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今天举行2015年上半年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食药监局,向出席这次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给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坚持“善创新、勇担当、重细节、争一流”的总思路,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始终坚持以发动群众为特征的社会共治监管理念,始终做到不出事、干成事的工作定力,始终运用项目化管理的监管方法,实现了全市食药安全稳中趋好局面。省政府首次在我市召开食品安全现场会,深化社会共治的做法再次得到国家总局和省局的肯定,省委办公厅予以总结推广。最近,市领导对上半年食药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政协李国忠主席批示为:“很好!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市委李茂川副书记批示为:“食品药品的安全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食药监局勇担当、善作为,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各方面认同,其经验做法值得推广。”市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庆生批示为:“看了汇报,感受很深。市食药监局敢于担当、善于创新、注重实效、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确实可喜可贺!有作为有影响。全市各部门都能做到这样,镇江一定能行,一定大有希望!”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洪水的批示为:“很有成效。”市政府副市长胡宗元的批示为:“很好。工作推进责任明确,很实在。”在各级领导的鞭策和鼓励下,全市逐步构建起“上下统一、责任明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社会共治、全程监管,符合实情、科学合理”的食药监管格局,实现了食药安全治理水平的明显提升。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食药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较好落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胡宗元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辖市、区政府和市食安委主要成员单位签订了食药安全目标责任状,食药安全已经纳入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同时,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镇江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召开了由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和编办等部门参加的“三定”工作会议,明确了市级层面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重点、时间节点等,目前市级层面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正在有序推进,有望在三季度基本完成。各地在去年年底挂牌组建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的基础上,上半年,有序推进队伍融合、资源整合,目前,丹阳、扬中、丹徒、镇江新区基本完成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管队伍的融合和乡镇(街道)分局建设,体现了本轮改革“职能向基层延伸,人员向基层倾斜”的原则。
在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过渡期,各地、各部门严格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期间“思想不松,队伍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动作不少”的要求,认真履行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市食药监局本着不等待、不推诿、主动作为的思想,积极主动配合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做好食品流通、生产和综合协调工作,确保了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目前,丹阳市、丹徒区和镇江新区正在积极申创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以创促建,全方位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为镇江市争创全国食品安全城市打好基础。
2、社会共治机制进一步深化,省政府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去年我市率先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首负、群众参与、政策法规保障”的食药安全社会共治的做法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总结推广后,今年,我们重点在加强基层、做实基础上大胆探索,在全市开展了社会共治网格化的建设工作,并选择7个镇(街道)、8个村(社区)作为社会共治网格化示范点加以建设,做实镇、村一级的食药安全监管基础,把政府、机关、企业、群众、市场、媒体等多元因素融为一体,打通基层食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5月22日-23日,许津荣副省长带领出席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共320余人,观摩了我市新区平昌中心社区食药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区建设现场,市政府胡宗元副市长向大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我市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做法。5月19日,新华日报以《网格化、信息化显现“互联网+”效应——镇江食药安全从“社会共治”迈向“共治共享”》为题,详细报道了我市做法。省委办公厅也以快报形式介绍推广我市食药监管新模式。目前,正在全市食品药品企业推广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制度,市级将首批聘请100名,长江乳业有限公司王小生成为全市第一个企业质量安全监督员。
3、食药安全“三联两防”协同作用有效发挥,打假治劣合力明显增强。召开了全市食药安全“三联两防”协作2015年度第一次联席会议,明确今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主要任务。上半年,各成员单位加强“互通”、“互融”、“互助”、“互惠”,较好实现了信息早沟通、情况早介入、问题早研究、执法早联合的目标,进一步探索了监管工作由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的路径、方法。在“三联两防”机制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全市食药安全专项整治实现常态化,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村和城郊结合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食药监局会同公安等部门开展中药饮片生产流通环节、医疗器械“五整治”回头看、体外诊断试剂专项检查、食药安全打假月等一系列行动,市农委加大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专项检查,有力净化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截止6月底,全市共查处食药违法案件142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件,先后查处了张某制售假药、王某网上非法制售无证隐形眼镜等多起挂牌督办的大要案件,大大起到了震慑和教育的作用。
4、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技术支撑和科研水平逐步提升。信息化监管获市政府批准立项,二期工程顺利启动,“智慧食药监”项目成功入选2015年智慧江苏食品药品监管行业应用示范(试点)工程。目前,市区所有公办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全部实现远程视频监控,视频实时监控企业2500余家;药械企业进销存数据可溯源,已采集数据830万条;手机APP在“查药品、找药店”的基础上新增保健食品、药品真伪查询功能,使用人数超100万。
今年以来,全市共监督抽检食品及相关产品25大类 2744个批次,已经有反馈的共25大类2711个批次,总合格率为95.87%。水果及其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酒类、饮料、淀粉及其制品、食糖及糖果制品、酱腌菜、冷饮、速冻食品、瓶(桶)装水、食品添加剂、蜂蜜等13大类的抽检合格率均为100%。食用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豆制品、调味品、餐具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原粮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果脯蜜饯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3%以上。焙(烘)烤食品、干炒货、熟食卤菜的抽检合格率均在89%以上,焙(烘)烤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菌落总数超标和食品添加剂超标;干炒货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菌落总数、过氧化值超标;熟食卤菜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抽检合格率最低的是水产品83.3%,共抽检12个批次,2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为防腐剂超标。
全市共抽样药品578批,完成检验346批。其中日常监督抽样487批,完成检验312批,2批不合格;胶囊专项抽样34批,完成检验34批;中药饮片专项抽样57批。开展非法添加筛查18批,其中10批分别检出含有降糖、激素和解热止痛类化学物质。强化不良反应检测,全市共上报不良反应报告表1117份,其中新的、严重的报告368份,所占比例为32.9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89份。
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市食药监局与市科技局结成科研攻关联盟,发挥科技引擎作用,共同推进食药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研服务平台创建、科研课题研究等工作,提升科学监管能力。目前,全省系统内首个食品药品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已被纳入2015年市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科技基础设施),年内基本建成。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正在推进之中,科研成果将运用到食药安全监管工作中。
5、分层分级开展教育培训,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针对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际,我们把2015年作为“培训年”。市食药监局与市委党校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干部培训的意见》,组建了讲师团,利用优质师资力量,分期分批、因人因材施教。5月23日,市政府举办了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领导干部培训班,市政府胡宗元副市长作开班动员,各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监管部门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截至6月份,市级共组织领导干部班1个班次,培训200余人次;执法人员培训2个班次,培训165人次;专家、社会监督员、志愿者培训2个班次,培训120人次;行政相对人培训2个班次,培训410人次。各辖市(区)共举办执法人员培训43个班次,培训4209人次;行政相对人培训12个班次,培训864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强了行政相对人的自律观念,为食药安全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各位新闻记者、同志们,我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比较平稳有序,积极向好。各地政府主动负责,职能部门积极作为,企业责任心增强,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各方合力集聚,社会共治格局已经形成。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是市级层面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尚未完全到位,食药监管体制机制比较脆弱;食药监管力量与监管面不成正比,手段和办法不多,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投入不足,技术支撑落后;等等。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成绩、正视存在不足和综合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围绕既定目标,落实各项务实举措,以抓好“10+1”为民实事项目为载体,紧盯目标不放松,加强全程监管不松懈,依靠全市干部群众,依靠广大媒体同仁的全力支持,群策群力,全力以赴为保障全市食药安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作出更大努力。
谢谢大家!